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为更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营造奋发图强、砥砺前行的良好氛围,学院从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遴选出优秀代表,对其先进事迹进行宣传。让我们聚焦优秀学子,聆听奋斗故事,感受青春风采,汲取榜样力量,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以实际行动诠释“坚韧与奋进”。他担任经贸院本科生经济党支部副书记、团委办公室骨干与负责人、班级团支书等多职,他荣获湖南大学财经教育奖励基金、恩学奖学金,获评湖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荣誉,在多个领域发光发热。今天,我们来听听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经济2103班石振兴的青春故事。

勇于尝试,开拓视野
大学是充满机遇的舞台,各类活动、竞赛与社团丰富多元。石振兴积极投身其中,参与“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承担学生干部工作,并作为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SIT项目。尽管最初面对陌生的竞赛领域和团队管理任务时,他常感到能力不足,甚至产生退缩的念头,但一次次实践让他逐渐蜕变。例如在“互联网+”比赛中,他主动学习商业计划书撰写技巧,通过反复修改方案、请教指导老师,最终带领团队完成从零到一的突破;在SIT项目中,他协调团队成员分工,定期组织进度讨论,逐步攻克数据分析难题。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能力的边界正是在实践中被不断拓宽的,即便失败也能积累宝贵经验,而畏缩不前只会束缚自我,限制成长。
他坦言,参与课外活动并非盲目跟风,而是需要与学业形成良性互动。为平衡两者,他坚持“优先级排序”原则——专业课学习始终是首要任务,每天先完成当日课程复习与作业,再利用课余时间处理竞赛和学生工作事务,周末则专门留出大段时间进行项目攻坚。这种清晰的界限让他既能保持优秀的成绩,又在实践中培养了项目管理、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

合理规划,事半功倍
石振兴深知,合理规划对大学生活至关重要。他将目标分为“长期愿景”与“短期路径”:长期聚焦读研深造方向,短期则分解为可操作的阶段性任务。为落实规划,他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每学期初对照培养方案绘制课程知识框架,标注重难点;每月底制定下月学习计划,将大目标拆解为每周的阅读量、习题训练等具体指标;每日睡前用十分钟梳理次日任务清单,按重要程度排序。
在执行层面,他特别强调“动态调整”。面对突发任务时,他会在原有计划中插入“弹性时间区”,避免打乱整体节奏。这种系统性规划使他在大三同时应对SIT项目、专业核心课和竞赛时,仍能保持稳定状态。

不惧困难,收获成功
大三学年,石振兴面临严峻挑战。大二结束时,专业排名下滑,保研机会渺茫,竞赛成绩也不尽人意,这使他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但他迅速调整心态,他明白,大三他必须背水一战,将精力聚焦于专业课学习与科研。
心态上,他积极自我暗示,克服内心的踌躇。学习上,他向学姐学长请教,掌握各科学习方法,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整理笔记,考前全力复习。面临负责的SIT项目推进缓慢的问题,他自学Stata等工具开展实证分析,激发团队成员积极性,最终完成规范的实证论文,成功扭转局面,最终成功保研至中央财经大学。学业低谷与科研困境没有让他退缩,他以坚定的信念迎难而上,在困境中淬炼自我,在坚持中收获成长,书写出一段破茧成蝶的绚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