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又到了与同窗好友挥手道别,奔赴下一段旅途的时候。法学院毕业生学子即将走出校园,在离别之际,回顾研究生生活,毕业生们又有怎样的收获和感触?
法学院研究生新媒体中心特别推出“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栏目,和大家一起走进2025届毕业研究生们的往日时光,感受他(她)们独特而精彩的校园经历。
本期带你认识2023级法本法硕毕业生——陈都,他顺利收获了上海市锦天城律所的offer,在目前基本上都追求稳定、追求考公编制的大环境下,他在就业时坚定选择律所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样规划职业生涯的?临别之际,又什么寄语想送给学弟学妹们呢?
人物介绍:陈都,湖南大学23级法本法硕,研究生期间排名前15%;研究生期间获研究生一等奖学金、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下声音权独立的法律分析》获“湖南省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会”三等奖、论文《不同领域如何有效推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法治保障》获“长沙市法学会法治政府研究会”优秀奖。

Q:学长可以分享一下在校期间的学习经验吗?
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性质和吃饭划等号,当做每天必做的事情,“胃口好”就多学一点,“胃口差”就少学一点,任何学科都需要日积月累。另外,尽量人为的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去图书馆或者教室沉浸式学习。
Q:在目前基本上都追求稳定、追求考公编制的大环境下,在就业时坚定选择律所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本科选择读法学专业之始的目标即是成为一名律师,当时脑海中其实并没有太多法检的概念,因此选择进入律所也是完成自己最初的愿景,同样如网上所说“人生就是一场巨大的祛魅”。
其次,在体制外工作更“自由”,这里的“自由”并不是指对指人身自由,而是当你面对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时,可以选择改变工作单位。而我也一直希望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能有更多选择以及改变的机会。
Q:为了进入律所成为一名律师,请问学长做了哪些准备?
建议多实习、多尝试。首先,律所就业更看重学历和实习经历,因此尽可能抓住可以实习的机会,本人研究生期间律所实习时长累计超过14个月。其次,可以通过在不同律所、不同业务下实习,综合比对自己适合的业务方向、工作节奏等。
Q:对有意向将来进入律师行业的后辈们有何建议?
首先,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业务方向,特别是大方向(诉讼/非诉)。如果犹豫体制内还是去律所,建议先全职备考公务员,律所随时都可以去,避免错过应届生考试机会。
同时,要做好起薪低的心理建设。经比对身边的上岸公务员的朋友,律师助理起薪通常在当地公务员待遇的1/2左右(且不考虑体制内的其他福利待遇),在薪资、福利、稳定性、社会地位等方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落差感。
此外,如果认为工作上的自由是选择律所的主要目标。建议做好毕业2-3年左右就独立的准备,否则很难实现“自由”,并且生活和工作分不开,并与你的目标越走越远。当然,现在的市场环境对于青年独立律师来说并不是一个良性市场,需要权衡自己要稳定的薪水还是要自由的生活节奏。
Q: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肯定会面对大大小小的面试,请问针对面试有没有什么经验分享?
建议主动争取机会。第一份实习是直接到律所问律所主任问要不要实习生,第二份、第三份是直接私信在学校遇到的老师、开讲座的律师等,第四份实习才是真正意义上投简历+面试获取的。
Q:从学校到职场的身份转换会对心态造成什么影响?如何调节?
最大的不同是对时间、生活的掌控度。在学校的时候尽管有许多课程、作业,但仍然有自己掌控空间、时间,可以在自己想要的时间选择自己想要干的事情,而律所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论周末亦或者是下班时间都可能因为紧急事项临时加班。 因此,需要实习来提前适应职场生活。并且,实习不一定是给自己简历“镀金”,而通过实习让自己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我有朋友曾说,“自从去了律所实习,更加坚定了自己考公的打算”。
Q:有什么青春寄语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吗?
希望你为了自己,永远有重新开始的勇气。精神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希望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不要永远想着“沉默成本”而不敢作出选择或者改变,同样也希望自己有这种果敢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