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产业赋能+非遗文化活化”成为县域发展的重要路径。2025年6月23日至26日,湖南大学“湘伴行”三下乡团队深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聚焦小沙江镇、虎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地,围绕药旅文旅融合、花瑶文化传承、金银花产业升级展开专题调研。从花瑶古寨的非遗技艺到千亩花田的产业图景,从草原学校的琅琅书声到景区商户的实干故事,团队以青年视角解码这片土地上“生态打底、文化为魂、产业为脉”的振兴密码。
山水含韵:在自然肌理中触摸文化根脉
虎形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晨雾尚未散尽,调研团已踏入大花瑶景区的核心地带。花瑶大剧院矗立在游客接待中心旁,建筑线条融入花瑶挑花的几何纹样,与远处的青山绿水构成天然画卷。虽未赶上首创“视、听、触、感、闻”五感模式的《花瑶喜宴》演出,但剧院内的婚俗浮雕、山歌乐谱装饰,仍清晰勾勒出花瑶人“以歌为媒、以绣传情”的生活轨迹?!罢饫锏拿恳豢槟镜穸疾刈殴适?,比如这组‘太阳花’纹样,是花瑶人对光明的向往。”景区工作人员指着装饰细节向团队介绍。
2公里外的崇木凼古树公园,是另一处“自然与文化共生”的见证。数十棵千年古树苍劲挺拔,树干上的苔藓与花瑶先民留下的祭祀痕迹相映,仿佛在诉说人与自然的千年约定。团队成员漫步其间,偶遇当地老人讲述“古树护寨”的传说:“花瑶人世代不砍古树,树在寨在,这是祖宗传下的规矩。”这份敬畏让调研团深切体会到,生态保护本就是花瑶文化的重要基因。
幽谷与飞瀑:景区发展的活力与挑战
6月24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龙瑶幽谷景区,在工作人员带领下重点参观了鸡鸭养殖区域、旅游体验区域以及民宿区域。龙瑶幽谷景区于2016年开始建设,是集养殖、种植、生态、研学基地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养殖的雀山鸡品质卓越,被誉为 “鸡中的劳斯莱斯”。景区空气清新、气候宜人,保持着原生态且无污染,植被覆盖率高,这些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
午后,团队与景区相关负责人围绕文旅宣传方向开展深度访谈。负责人介绍,景区宣传渠道主要包括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及网站,景区空气质量高且土特产资源丰富,药膳项目数量众多、品种多样,涵盖南方人参、野百合等具有医药价值的植物。随后,团队来到旺溪瀑布景区,随机采访部分游客,倾听他们对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心声。
然而,景区发展也面临诸多障碍。交通不便,车程长且弯路多,极大制约了景区发展;游客多以避暑为目的,暑期时间较短,加之梅雨季节影响,景区一年实际运营时间仅约两个月;同时还存在维护成本高、政府支持力度大但资金支持少、人才稀缺且流失严重等问题。
图为团队成员与负责人进行访谈
花与针的交响:产业与非遗的双向奔赴
“一朵金银花,能酿成酒、制成糖,还能绣进花瑶挑花里?!痹谂史嵘锵绱逭裥斯?,负责人的话道出了隆回产业的独特之处。调研团在这里看到了金银花的“全生命周期”:从GAP种植基地采摘的“两叶一芯”,经自动化分拣、传统晾晒后,变身金银花茶、52度花酒;而融入花瑶挑花纹样的金银花抱枕、香包,则成为文旅市场的“新宠”。
在鸿利药业的智能化冷库,-18℃的恒温环境中,真空预冷技术让刚采摘的金银花锁住92%以上的活性成分。“我们给农户保底收购价,还教他们用无人机巡田,现在每亩地能多挣4500元。”技术人员展示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上,从采摘到入库的溯源数据一目了然。这种“科技+农业”的模式,让“中国金银花之乡”的招牌愈发响亮。
图为团队成员在去金银花种植基地的路上
而在花瑶挑花工坊,国家级传承人奉堂妹的指尖正翻飞彩线?!疤艋ú挥玫赘?,正反都成画,这‘蛇纹’是驱邪的,‘八角花’代表团圆。”她指着正在制作的金银花图案香包说,“现在要把草药和挑花结合,让年轻人既喜欢手艺,又能闻到家乡的味道。”政府开设的挑花体验馆里,不少游客正尝试刺绣,商户则推出改良版花瑶服饰租赁,让文化从“观赏”变为“体验”。
![此处需配图:金银花种植基地内农户采摘场景,或智能化生产车间的流水线;或奉堂妹向团队展示挑花作品,背景可见挑花体验馆内游客体验的场景]
课堂里的传承:教育为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雪峰山高寒山区的草原学校,课间操时间响起了独特的节奏——学生们随着竹竿的开合跳跃,这是花瑶传统竹竿舞替代了广播体操?!拔颐前鸦ㄑ镅?、呜哇山歌编进校本课程,还请传承人来教挑花。”学校老师介绍,校园墙上的挑花壁画、宣传栏里的花瑶谚语,让文化浸润日常。
因靠近呜哇山歌代表人居所,汉族学生也常去体验学唱?!耙郧熬醯蒙礁枘讯?,现在知道每句都在讲祖先的故事?!绷昙堆±畹幕?,让团队看到文化交融的力量。当地民宿经济发达,学生父母旺季经营民宿、淡季务农或务工,多元收入让家庭更支持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昂⒆踊崽艋ā⒊礁瑁醇饶艿贝腥?,也能开民宿讲故事,路子宽着呢。”一位家长笑着说。
发展中的温度:挑战与坚守里的振兴图景
调研中,团队也注意到发展中的“成长烦恼”。龙瑶幽谷景区负责人坦言:“交通太绕,外地游客来一次不容易;暑期就两个月旺季,梅雨季节还影响运营,维护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泵袼蘩习逡灿欣嗨评牛骸巴疽环磕亚?,淡季只能靠回头客,想拍点短视频宣传,又缺创意?!?/span>
但这份挑战中,更见坚守的力量。政府已推出贷款贴息、技能培训等政策,企业正探索“金银花研学游”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挑花传承人们则计划通过线上课程吸引外地学习者?!袄咽窃菔钡?,只要把花瑶文化和金银花的牌子擦亮,总会好起来?!狈钐妹玫幕?,道出了当地人的共同心声。
结语:
四天调研,从沱江边的花瑶古寨到云雾中的金银花田,湖南大学湘伴行团队见证了隆回将“生态优势、文化遗产、特色产业”拧成一股绳的实践。这里的振兴密码,藏在古树与村寨的相守里,在金银花与挑花的碰撞中,更在学校课堂的琅琅声、商户的笑靥中——让文化“可触摸、可传承、可致富”,正是“生态+文化+产业”融合的生命力所在。团队成员表示,将带着调研所得,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让隆回的故事被更多人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