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温度适宜,5月30日下午3:00,设计艺术学院的同学们和李辉老师、吴雪松老师相聚于四合院103教室进行新一期师生交流沙龙,本次活动主题聚焦于“暑期如何提升专业素养”,同学们热情提问,老师们也耐心解惑,提出了宝贵建议。
针对本次“暑期如何提升专业素养”的主题,李辉老师用“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来概括,他希望同学们利用假期多多出行,多逛博物馆、美术馆等,提高自己的眼界。由此就可以分辨创作的好坏优劣,从而有利于自己未来的创作。
不仅如此,对于大一同学来说,在假期要尽量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比如建模、渲染,提高绘画能力。他强调了手绘的重要性,草图画的漂亮在面试中、实习求职期间是加分项。而且基本技能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要解决好,给高年级预留出更多其它规划的时间。
由此李辉老师针对实习问题给出自己的具体建议。他提到假期可以去设计类公司、企业实习,了解产品研发的过程等。而想要获得实习的机会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把每个作业认真做好,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氛围是否适合自己等。
最后李辉老师总结要查漏补缺,不足的地方要努力提高,要有自己的优势和亮点,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未来想从事的事情去努力。
问与答
Q:什么是好的设计?怎么跳出自己的固化?
A:关于什么是好的设计这一命题,每个人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可以根据美观性、经济性、是否对用户环境友好等基本维度。不同时期表现也不一样,比如设计史,在当时的时期和现在的时期,人的审美可能会变,比如当时时期的机器美学变成当今时期的简洁审美,真正看设计要多维度来看,要从历史来看,比如他的生产工艺、技术、审美之类的。
Q:怎么看待一些过去的作品,尤其是可能对现在并不适用的作品?
A:现在很多人研究设计史,是为了现今的人学习过去这些优秀的设计,来形成自己的设计评判能力、设计框架等,积累知识库,遇到一些不同情况,比如说在特定环境下进行一些复古设计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
Q:怎么评判创新,比如说文创?
A:一个东西市场的空白,是由于没有想到这一创新点亦或是觉得没用,这个情况在设计上是经常遇到的。这个是创新的概念问题,是一些差异化,需要去调研它是否值得做。像文创在设计时基本要考虑两点,第一是技术是否行得通,第二是成本能否被接受,要综合考虑。
吴雪松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实习是最好要去的,现在我们要知道公司企业的需求是什么,要去和社会对接,要有实践经验,多干活多学习,“learning by doing”,设计是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的。他指出生活中很多都是需要我们留意的,问题出现时设计师就会考虑更多、更全面,要具备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独特的视角,去做设计。
最后吴雪松老师强调要多读书,好好积累,要扎扎实实的,不要浮夸,不要错过时机,时间不等人,要自己安排好。
时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一问一答里匆匆流逝,最后一期活动很快来到了尾声,在本学期中,设计艺术学院针对“设计实践”、“技能融合”、“美学研究”、“暑期专业素养”等主题开展了师生交流相关活动,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同学们也逐渐明晰前进方向,相信同学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所规划,坚定前行!

责任编辑: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