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湖南大学“情起瑶乡,科技助农”实践调研团队在瑶乡基层干部的陪同下,参观当地的石蛙养殖地。
蒿吉坪瑶族乡山林覆盖面积达95%,总体污染程度低,山间泉水水质优良,大多都达到了直饮水的水质要求;山间气候温良,7月体感温度不超过30摄氏度。综合环境十分适合石蛙的养殖。
上午九点,团队一行8人到达了半山腰的石蛙养殖基地。山间流水潺潺,微风徐来。“石蛙对水质要求十分严格”杨司清杨大哥一边领着我们参观蛙池一边悉心讲解道,“石蛙的生长周期长,从蝌蚪到可以出售的成蛙需要两到三年,所以相比于牛蛙,我们养殖的石蛙肉质更加鲜嫩,营养价值也更高?!毖畲蟾缃景恋厮档馈?/p>
石蛙养殖基地外围
团队成员认真倾听记录,时不时提出疑问,杨大哥都耐心一一解答?!罢飧鏊露允艿难呈种匾?,水温一旦超过26摄氏度,石蛙就会出现大批次的死亡”,蛙棚里水流不断“石蛙养殖用的都是山间的活水”;在石蛙产卵期,蛙池里密密麻麻地可见一颗颗透明的蛙卵。据大哥介绍,石蛙一般在每年的五到八月份产卵。
成员观察石蛙卵
“石蛙卵的孵化受水温影响很大,像现在7月份,蛙卵只需要七八天就可以变成小蝌蚪了?!毖畲蟾绶鸶哺窃谕艹厣系呐菽?,板下一颗颗蛙卵晶莹剔透,“但如果在四五月,山上气温还很低,孵化可能需要二十多天甚至更久。”
成年石蛙
成蛙池中,蛙声此起彼伏,“成蛙只吃活虫,”大哥指着浮在池中的面包虫解释道,“像这种不动的石蛙是不会吃的。”石蛙的投喂也十分讲究,“我们一般是一天喂一次,喂两天停一天。”一说起石蛙的养殖,大哥显得十分专业,“养石蛙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支持,像没有技术这个石蛙是养不起来的?!?/p>
在本次出外勤的成员们陆续回程,与指导老师及驻守乡政府的成员们探讨过后,团队对当地石蛙的养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石蛙对养殖环境的高要求,成员们提出了石蛙仿生态养殖的方案,即引用多参数水质检测器对石蛙养殖池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数值进行实时监控,全方位保障石蛙的生活环境。
石蛙素有“山中活人参”的美名,这几年在餐饮业,石蛙渐渐打开了销路,杨大哥的石蛙养殖基地总共有一万多只石蛙一斤就能卖到90元。杨大哥单靠这个基地就能提高年收入二十余万,“我养石蛙有九年了,这几年乡里也在大力推广石蛙养殖,越来越多的乡民开始选择养殖石蛙?!毕绱逭裥死氩豢嫡裥耍嘈旁诘钡卣闹傅即煜?,瑶乡会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链。
责任编辑:孙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