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楼阁官网入口_学生同城空降,附近招嫖约联系方式,附近400元三小时

学院动态
金统院:三下乡 | 热土淬新芽——兴和村三产调研记
来源:金统院 作者:向翔 欧阳瑞桐 时间:2025-07-23 浏览:

这次来到兴和村,实地走访了黑木耳加工、稻虾养殖和制种产业,才真正体会到“绿色经济”背后有多复杂??醋糯迕衩窃诟呶抡糁缶?、忙碌在虾塘和田地里,我们能感受到他们对这份产业的热爱和期盼,但也清楚他们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作为调研队员,我们既感动于他们的坚持,也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让这些传统产业跟上时代的步伐,让乡村振兴变得更实际、更有希望。

黑木耳产业:兴和村绿色经济的新支柱

队员了解到兴和村的木耳加工产业于2022年开始发展,以政府牵头出资,农户参股的股份制形式建厂加工,形成了“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氐木衾丛次こ峁┗ё孕兄种?。农民平均每年从中可获利5000-10000元。但是现在黑木耳加工产业正面临者供不应求、规模缩小、发展缓慢的困境。

经调研小组了解,黑木耳菌棒的加工对于环境以及消毒的要求十分严格,需要100的高温进行蒸煮,因此菌棒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感染变质。如2024年从网岭镇发往长沙的十万棒菌棒在运输过程中全部被感染,导致了极大的损失。而在如此严苛的培养与运输条件下,黑木耳的自然而然的无法实现高量产。村民彭丽强女士向组员反映,2024年自己种植了十万余棒,而衡阳一扶贫单位就订购了7000棒,由此可见黑木耳的市场需求大,产业前景十分可观。

为了解决目前面对的三个困境,小组组员与村负责干部经过讨论后提出可以通过优化工厂环境监管、加强加工以及运输环节层层的把控来最小程度上减小菌棒感染;重新调整工厂规模来适度提升菌棒的产量与多多宣传黑木耳加工,鼓励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相信在村政府和村民的合力之下,黑木耳加工产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绿色生态中的产业突围:兴和村稻虾产业

当前,兴和村采用“上虾下稻”的轮作模式,上半年养殖龙虾、下半年种植水稻,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具。虾塘中的残饵与有机物可自然转化为肥料,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水稻则不需额外水利投入,可直接利用改造过的田块。此外,养殖户可通过“湘惠一卡通”申领耕地地力?;げ固氲竟燃鄹癫固?,部分虾稻米产品具备绿色农产品认证潜力,溢价空间可达20%–30%。

然而,该村龙虾产业目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湖北等主产区龙虾养殖起步早、规模大、价格低,且已建立成熟的运输、销售与品牌体系,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而兴和村龙虾多由散户销售,缺乏统一品牌和标准,产品价格偏高(每斤约10元),议价能力薄弱,难以与湖北龙虾形成有效竞争,影响了养殖积极性与扩大规模的可行性。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队伍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强化品牌建设,结合攸县红色资源打造“革命粮仓·稻虾生态”品牌形象,提高辨识度与附加值;二是拓展销售路径,鼓励村委试点合作电商或开发“龙虾+红色研学”产品,带动消费转化;三是引入绿色金融机制,借助合作社统一管理贷款与销售,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并同步开展金融知识培训,增强村民融资意识。

我们调研团队认为,唯有夯实产业基础,才能让绿色发展走得更远、走得更稳。兴和村的“虾田”,值得更多关注与支持。

产业老树发新芽:看兴和村如何重振制种品牌

攸县网岭镇兴和村的制种产业,承载着数十年的发展记忆,如今在挑战中探寻新的生机。

曾经,这里的制种产业以三四百亩耕地为根基,村里与公司签约的模式为其带来稳定收益,约5万元的服务费是重要经济来源。但随着种子发芽率和丰度长期不达标,合作模式生变:公司转向与种田大户直接签约,村里失去服务费,村民也面临无保障的高风险,产业陷入困境。耕地难建难征、村民专业意识不足、劳动力老龄化、参与度低等问题,更让产业步履维艰。

目前,兴和村已明确改进方向,为制种产业注入新希望:通过优化种植方法,从技术层面提升种子质量与产量,直击质量不达标痛点;以市场化运作保障种子价格,为种植户筑牢收益防线,缓解风险焦虑。同时,坚持以种植大户为引领,发挥其经验与规模优势,带动小农户重拾参与热情,逐步扩大制种面积。但改进成果还未知。

这次兴和村的调研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也需要科学管理和创新思维。黑木耳加工的细致与挑战,稻虾产业的生态与市场矛盾,制种产业的传统与转型,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绿色经济的复杂与坚韧。作为大学生,我们希望自己的调研能为兴和村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激励更多年轻人关注乡村,助力绿色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人民武装部)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
邮编:410082     邮箱:xgb@hnu.edu.cn